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盛京摆渡

光明街地处霁虹地区,在清朝末年为黄桂屯。是因为本地有一住户名叫黄桂而得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日本开发铁西工业区,这里改为发大街,意为大发展。1938年,成立兴亚分区,发大街改为兴亚街。这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亚洲,提出奴役亚洲人民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相吻合,意为振兴大东亚。1948年沈阳解放后,改为光明街,含意是人民见证光明之意。1957年,街道门牌整顿时,改为光明路。但人们已经习惯了光明街的称呼,以至于现在的公交车站仍叫“光明街”。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前几天,原居住在大沈阳铁西区光明街的老朋友相聚,一起回忆起当年在光明街度过的难忘岁月,那桩桩往事涌上心头。让人思潮起伏,浮想联翩,情不自禁欣然命笔,追忆光明街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追忆光明街那曾经的辉煌。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一、光明街的由来

光明街应该泛指沈阳重型机械厂和沈阳冶炼厂两大企业以北,京沈铁路暨沈阳机车车辆工厂以南的广大区域。旧时光明街俗称大皇姑屯现隶属铁西区,铁道北包括皇姑屯火车站一带称小皇姑屯现隶属皇姑区。相传,当年老汗王努尔哈赤打猎经过此处,曾因口渴向一名叫黄桂的村妇讨水喝,而受到热情款待 。后来将此地赐名黄桂屯。但因满汉民族的口音差异,逐渐演变成皇姑屯。大皇姑屯一带原叫崇立街,解放初地名改革时改叫光明街,一直延续至今。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皇姑屯火车站后身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资料源于中国工业博物馆

据说解放前铁西区若干个大工厂建立后,使大批河北、山东等地闯关东的穷哥们到此打工而居住于此。解放后铁西建成了举国闻名的大型工业区,大批工人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很大一部分工人选择在光明街安家落户。多少年来,他们和当地原住居民一起,东至毛织厂,西至人民里,在铁道以南,现北一路以北形成了铁西乃至沈阳闻名的大型棚户区。诺大一片区域的光明街也由此日见人气旺盛,喧闹繁华。为人们留下难 忘的回忆。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在笔者的记忆中,五、六十年代是光明街历史上相当辉煌和兴旺的年代。刚解放了的人们沐浴着新社会的 阳光,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这里是我的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时至今日,老伙伴们一起 回忆起当年在光明街度过的难忘岁月来仍会让人泪眼婆娑,心潮激荡。 

二、繁华的市井商贸

光明街的中心区域有一条商业街,虽然不太长,但却分布了若干个商铺。在当时还有前街,后街之说,前街是商业中心。在这里有大合社和若干个小卖店经营食品百货、弯腰李副食菜场、洋货刘药店、豆腐坊 、新来冰果店、福源号杂货店、大小饭店若干、废品收购铺,甚至还有当铺等,可谓商号繁多。

后街虽然商铺不多,且有多个手艺人开了好几个作坊。这里有老于煎饼铺、老高小铺、老刘槽子糕铺、张家缸炉烧饼铺、洋铁(钣金)铺,老马家屠宰铺、陈家豆腐坊等仍然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印象。无论前街后街还不时有各种地摊和流动货郎,经营食品百货和日用杂品。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而且在街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齐全,鹏举照相馆、理发店、成衣铺、小医院、粮店、银行、邮局和煤局子等皆集聚于此。与各种商铺相互呼应。可以说,光明街的商贸环境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购物、餐饮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在合适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一到晚上前街马路两边会有夜市出现。小吃,水果 ,日杂、玩具和食品等纷纷出摊经营。街上人满为患,其繁华程度比现在沈阳各主要街道的夜市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里,经常每天刚蒙亮就有小贩走街串巷叫卖早点。大果子,麻花,豆腐脑,包子等品种繁多。小贩的叫卖声往往会叫醒憨睡又贪吃的孩子们,躺在被窝里就央求大人给买喜爱的小吃。当时这里居住的大都是收入不高的普通工人和一般市民,每当开完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粮店依据定量买足当月的粮食,以保证全家人一 月的主食。虽然商铺繁多,但并不富裕的“蓝领阶层”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往往非常拮据,抽烟以旱烟为主。抽香烟也是 一次买几只烟而已。如果偶尔买成盒的香烟就已经是很奢侈的行为了。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记得当时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工厂职工的后顾之忧,免除居民到粮站排队购粮的烦恼,经常由粮站工作人员晚间到胡同居民家里为居民买粮开票,然后第二天推车送粮上门。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 

三、多彩的精神生活

除了商业和服务设施配套完整外,更应该提及的是光明街的人们还可以尽情享受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街中心的一个胡同里,有一个小戏院子。那个小戏院子附近堪称光明街的文化中心。小戏院子不大 ,摆着几十个长条木凳,也能容纳千八百个观众。就是这个小戏院子却招揽了沈阳乃至外地的诸多戏曲名角和文娱团体纷至沓来。光明街居住的河北人较多,所以评剧、河北梆子、唐山皮影戏等经常登台亮相。此外京剧、二人转、相声、杂技、木偶戏也时常出现。各种演出让人趋之若鹜,流 连忘返。戏院对过还有一个曲艺馆,演出大鼓书、琴书等节目。这里演出日场、晚场都有。每到开演前,胡同 口的副食店都会在店外摆摊叫卖,届时也会聚集多个商贩,经营各种零食小吃,招揽生意,吆五喝六好不热闹。亲戚朋友 三五成群驻足戏院子和曲艺馆。观影听书看戏,品茶忆古论今,大过戏瘾,不亦乐乎。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记得当年自己有时和小伙伴在开戏前很早就不买票偷偷溜进戏院子。早早用各种物件占好了前面的多个好座位,等待家里大人们来看戏,好不惬意。但因囊中羞涩又不敢和大人讲,戏院胡同口诱人的糖炒栗子却是经常可望而不可得而望栗兴叹。

当时前街后街有限的空地上,还经常有耍把式卖艺的江湖艺人走街串巷撂地献艺。像耍钢叉的、练武术的、演气功的、变魔术的、拉洋片的、捏泥(面)人的、吹糖人的等,甚至画个圈圈说评书的,五花八门,热闹非常。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足以吸引诸多大人小孩围观赞助,为光明街的文化生活增色添彩。

后来,有聪明的生意人在后街的大铁架子旁开了一个说书棚,让走街串巷的评书艺人有了固定演出的场地,当时日场夜场客人爆满。老艺人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诸多酷爱传统文化的评书爱好者。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街上有几个小人书铺,是伙伴们最经常光顾的地方。街中心的一个比较大。这里古今中外、南朝北国、历 史现实等各种故事的小人书应有尽有。一分钱看一本,还可以交点押金或者押点物件,二分钱一本租回家供全家人观看, 次日还回。放学后同学们三五成群一起去看书,每个人花一分钱看一本,然后互相交换,就可以一分钱看好几 本,好不惬意。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瓦岗寨》等诸多历史故事的小人书让同学们爱不释手。那时候,传播媒体很少,而图文并茂的小人书就成了小伙伴们了解古今故事,认识历史人物,分辨是非善恶 的重要媒介。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光明街的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更新的艺术追求。于是皇姑屯地区铁路部门承办的皇铁俱乐部应运而生。皇铁俱乐部的诞生为光明街人们的文化生活锦上添花。它改变了光明街 地区不能看电影的历史。即便开业初期还是只有一台放映机,看一部电影,观众需要耐心等待几次中途换片,但家门口就能看电影,免去了动辄就要远去“利群”、“铁西”、“和平”等电影院或者偶尔只能看到露天电影的无奈。在皇铁,不仅能看电影,还能看 到大型的舞台剧。这使得光明街的人们对皇铁俱乐部深深喜爱有加。
到60年代初,小戏院子因故停止演出,而以皇铁俱乐部为主和新建成的重型文化宫,以及附近的毛织厂文化宫、冶炼厂文化宫等就成了光明街人们欣赏文娱节目和看电影乐此不疲的极佳去处。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沈重文化宫

繁荣的商贸环境,丰富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市井风情使光明街成为铁西区北部一处大型商贸文化中心。当时甚至有小北市场的赞誉。

后街的东头曾经有一处神秘的所在—报恩寺,据传说,当年努尔哈赤曾藏匿于此而成功躲避了敌军追杀。后来在此处修建了这个报恩寺。这也是铁西区唯一的一座大型庙宇。当时人们称为大庙。里面正厅中间似乎供奉着如来、观音和弥勒佛。右边是若干个护法神像。但最吸引小伙伴们的是左边供奉的的关帝爷和周苍、关平。三尊神像正气凛然,威风凛凛。让人肃然起敬。5、60年代大庙曾吸引铁西乃至皇姑诸多善男信女来此焚香朝拜,香火甚是鼎盛。

当地政府还在这里经常举行规模不小的庙会,使铁西和皇姑的香客、顾客,商家纷纷来此经商赶会、许愿还愿,一片繁华景象。但60年代初不知何故先拆除了庙内神像,后来大庙也整体拆除了。从此光明街乃至铁西区失去了一处绝佳的旅游佳境。至今老人们回忆起大庙来总是充满了深深的惋惜、遗憾与无奈。

后街的西边曾经还有无人值守的土地庙,专供人们祭祀亡灵,凭吊故人之用。每逢家里老人离世,一般都有来此报庙,寄托哀思。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当年繁华兴旺的光明街留给人们的是难以忘怀和温馨的回忆。 

四、难忘的童真稚趣

想当年, 一片片低矮的小平房,一排排拥挤的鸽子屋。吃高粮米、苞米面带着红领巾长大的那一代人,亲身经历了光明街的繁华和兴盛,承受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艰难困苦,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度过了1976年领袖长逝和天崩地裂的悲情岁月,也见证共和国的大变革和改革开放。在这里度过难忘的峥嵘岁月。有着永远割舍不下的深深的爱恋情怀。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甚至收音机也是少数家庭拥有。当时小伙伴们会有他们丰富多彩的游戏。女孩子们跳起皮筋来可谓是花样百出。还有过家家、跳房子、跳绳,踢口袋、玩嘎拉哈等会让她们玩的兴高采烈,而男孩子则热衷弹玻璃球、扇pia ji(上面印有各种人物)、摔元宝、滚铁环、逗蛐蛐、踢键子和玩弹弓等;随便拣几块砖头他们就能玩起砸老笼子(长官审小偷),晚饭后多个男孩子在一起,趁着夜色,居然手持“武器”在几个胡同里乱串,玩起了神秘的“兵逮胡子”。各种游戏足以让小伙伴们欲罢不能,兴奋异常。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曾记得,当年有几位小朋友居然玩得离奇,他们在自己家的闲置的小棚子里自制多种玩具兵器,悍然把房间装饰成“兵工厂”,还用滑石刻了“兵工厂司令部”的印章,以至于引起了街道和派出所的注意,甚至派人登门造访,令人哭笑不得。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当年的儿童游戏

沈阳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在一块块土马路的冰面上,抽冰尬(陀螺),玩自制的冰滑子、冰车,足以让小伙伴们尽情享受冰上运动的乐趣。笔者上初中后学校离光明街的家较远,要坐2趟 公交上学。但冬天为了滑冰,曾放学后不回家,借了冰刀和同在光明街居住的同学直接去工人体育场大型冰场滑冰,散场了也没公交了,背着冰刀和书包走回光明街的家。回家后免不了受到家人的一顿数落。即便如此也充满了满足和成就感。童年、少年时期是美好而简单的,因为简单而快乐又充实。它留在我们心里是刻骨铭心的永远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解放初,光明街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仅有的一所“光明完小”根本满足不了日易增多的孩子们的求学要求,许多孩子上小学也要去很远的学校。于是,地方政府于1956年,新建了一所小学—光明二校。笔者有幸成为学校建成后招生的第一批学生。接着高年级学生也从其他学校转来,光明二校成了光明街地区最大的一所小学。当时,无论几年级的小学生上学根本不用家长接送,经常就近同学三五成群结伴去学校,放学后站排唱着歌离开学校。因没有家庭作业,也没有补课班,放学回家后同学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尽情玩耍。

往事如烟,光明二校自1956年建校始,到今天已经培养了一批批的学生,开始几年招生进来的学生,现在都已两鬓斑白,但对于培养自己长大的光明二校却是一直深切关注,师恩难忘。

五、淳朴的乡风民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明街的繁华和兴盛是勤劳聪明的光明街人共同努力的结晶。曾记否,胡同里一家挨着一家,大院里家家倚门相望,大街小巷朴实善良的人们守望相助,和睦共处。和谐的邻里关系,淳朴的乡风民情。写就了太多的故事,诠释了几代人的成长。

那年月,胡同里、院落中,张家做菜李家香,趴着窗户唠家常。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邻里互助情深意长。和谐唯美的大院文化、团结互助的胡同风情是那样亲切感人,乡愁难忘。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自己清楚的记得,当年家里的小平房年久失修,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还滴滴答答没完没了。终于在某一年,被大雨压塌了。邻里闻讯后,纷纷伸出援手,出主意、定方案帮助安排翻建。因父母年迈,家里缺少劳动力,建设过程中,左邻右舍和胡同内几乎家家出来帮忙,就连半大孩子也来干力所能及的活。有的邻居居然上班前、下班后到工地干上1、2个小时再上班或回家,休息日更是全力以赴。无论大工、小工和临时帮工,完全不计报酬,每到吃饭时,大都没了踪影而回家吃饭,在家吃饭后回来继续接着干。帮忙运输材料的司机和工人,将材料送到卸完车后也马上离开。就这样,在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热情帮助下,很快新家就建成居住了。由此,光明街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慷慨无私的胡同深情足可以窥其一斑可见全豹了。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至此,50多年后,让我代表至今仍然在光明街居住和离开光明街多年的高家(小铺)的后人们,向当年热心帮助我家建房的尊贵的热心高邻、亲朋好友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记得当年胡同里的热心邻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大爷大妈们还自发组织了“互助会”。入会者自愿筹措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当时称为“打会”。以此解决了不少家庭急需用钱的困难。此活动深受大家喜爱,维持数年,直至60年代中期结束。

茶余饭后,辛勤劳作一天的街坊、邻居们会积聚在一起,或院落里、或房前屋后空地中,甚至某家的炕头上,人们一起谈天说地,忆古论今,纵议天下大事;共话家长里短,畅叙儿女情长。一片和谐祥和气氛。邻里乡情之浓厚是现在深居高楼大厦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俱往矣,当年厚重的平房文化,浓郁的胡同风情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留给人们的是不尽的温馨回忆与遐想。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宽敞的北一路

六、多年的梦想成真

看今朝,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光明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曾经使光明街人们“近水楼台”深受其害,又爱又恨的全国最高也是沈阳最大的污染源,沈阳冶炼厂的大烟筒拆除了,大批工厂实施了搬迁重组而远离了光明街。使这个当年铁西工厂区的后院告别了几十年的工业烟尘污染,重见了久违的蓝天白云。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当年沈阳冶炼厂的大烟筒(已拆除)

90年代中后期的棚户区改造使光明街一片片楼房拔地而起。楼群上面的“铁西新区”霓虹灯闪闪发光,“光明新村”、“光明南苑”等多个居民小区使人们喜迁新居,让世代蜗居于棚户区小平房的光明街人们梦想成真。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开始了新的生活。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国际纺织服装城、万达广场、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贸中心竞相开业。南面没有了铁西工厂区大小烟筒的“狼烟”怒放,北面也没有了铁路上蒸汽机车的噪音和烟尘。铁西变了,光明街变了。漫步街头根本找不着当年光明街的踪影。只有在铁西广场修建的大型吊钩雕塑《力量》和在光明街南面,沈阳重型机械厂原址上修建的重型文化广场,还能让人回忆起当年光明街和铁西区大批产业工人为国家辛劳奋斗的身影,回忆起铁西区那些国宝级企业为共和国做出的杰出贡献,曾经创造的不朽辉煌。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铁西广场的大型雕塑《力量》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重型文化广场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北一路横跨东西,地铁九号线贯穿南北,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使光明街人们的出行极为方便快捷。虽然少有了当年的邻里串访,网络且使人们有了更广阔的交友空间。当年在红旗下长大的那一代人为共和国贡献了最美的青春,奋斗了一生。如今虽已是花甲或古稀之年,但他们仍然老当益壮不减当年。刚打完太极和跳完广场舞,他们又会去市场微信购物和手机淘宝,遨游于互联网,纵览世界大事,广交天下好友。与时俱进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忆沈阳:乡愁溢满光明街!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光明街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彻底变化。回顾过去,人们乡愁难忘;珍惜当下,享受幸福生活;展望将来,光明街会更加美好。让我们满怀希望追逐中国梦的崭新时代,迎接光明街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盛京摆渡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31日 上午10:52
下一篇 2021年12月31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中共铁西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铁西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主办